索 引 号 | 014084663-2020-013 | 体裁分类 | 意见 |
主题分类 | 其他 | 组配分类 | 法规文件及解读 |
发布机构 | 县IM电竞 - im电竞官网 | 生成日期 | 2020-11-12 |
名 称 | 沛县教育系统“三城同创”工作手册 | 公开日期 | 2020-11-12 |
文 号 | 关 键 字 | ||
内容概述 | |||
文件下载 |
沛县教育系统“三城同创”工作手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阐释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八礼四仪
(一)“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矩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二)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五、文明校园建设“六个好”标准
1. 思想道德建设好。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开展文明院系、文明处(科)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等创建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力,道德建设广泛有效。
2. 领导班子建设好。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领导班子勤政廉洁。
3. 教师队伍建设好。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引领教师成长发展,加强师德养成。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强化师德监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良好,学校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4. 校园文化建设好。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完善学校的文体、科学教育设施和场馆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体育竞赛、体育健身活动,打造一批活动品牌,校园文化生活健康丰富。
5. 优美环境建设好。加强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实现校园建筑、道路、景观等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学校平安创建机制。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做好卫生、后勤服务和绿化、美化工作,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和谐有序。
6. 活动阵地建设好。巩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抓好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和“两微一端”新媒体等宣传阵地,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的日常管理。深化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建好管好用好网络平台,引导师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
六、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六、中小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实地考察项目及其内容
1.在显著位置展示学生守则;
2.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公益广告(包括关爱未成年人主题);
3. 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关爱未成年人、“八礼四仪”等主题公益广告,氛围浓厚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 有“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广告宣传内容;
5. 公益广告有统一规划设计,内容、色调与周围的城市景观
风貌相融合;
6. 有与城市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相契合的自创公益广告作品;
7. 有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无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现象;
8. 学校餐厅有“节俭养德”“文明餐桌”或“光盘行动”或“使用公筷”或“拒食野味”温馨提示;
9. 校门口(接送点)周边有文明交通引导,秩序井然;
10. 校园、教室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个主题词宣传,运用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在校园显著位置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环境相协调;
11. 学生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个主题词,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能理解基本内涵;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编读本学习使用正常;
13. 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14. 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娱乐、慰问帮扶、公益服务等活动;
15. 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有反映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安排和落实情况的文字、图片资料),显著位置宣传展示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标准,师生知晓率高;
16. 学校建有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相对安静又方便进出,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
17. 心理辅导室应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18. 心理辅导室应根据学生成长信息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或个别心理辅导;
19. 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橱窗,介绍学校心理辅导室、校外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图书、广播电视栏目、微信公众号等;
20. 校园、教室、食堂、宿舍、楼道、宣传栏、文化墙、校园网等有“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内容宣传;
21. 学生熟知“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的内容;
22. 有反映学校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安排以及活动开展情况的文字、图片资料;
23. 校园周边200米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性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24. 周边无歌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
25. 周边无非法行医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
26. 周边无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
27. 周边无“三无食品”,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的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销售;
28. 无争吵谩骂、使用低俗语言现象;
29. 无乱扔杂物、车窗抛物现象;
30. 无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不掩口鼻现象;
31. 无损坏公共设施现象;
32. 无不文明养宠现象;
33. 学校公共场所没有吸烟现象;
34. 无躺卧公共座椅现象;
35. 有序排队,保持适当距离,无插队现象;
36. 有明显禁烟标识;
37. 非吸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8. 设有轮椅通道、扶手或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在坡度小于10度或落差小于5公分的地方可不设置无障碍设施,在无法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个别公共场所可采取公布求助电话的方式满足有关诉求)。
七、实践基地(场馆)(校外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城乡社区教育辅导站)实地考察项目及其内容
1.公益广告氛围浓厚,在显著位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八礼四仪”等主题公益广告;
2.有文明礼仪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正常开展;(限乡村学校少年宫、综合实践基地);
3.运行正常,有管理制度、经费保障、课程安排、活动项目、活动设施以及专兼职人员队伍(限综合实践基地);
4.有反映常态化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的文字、图片资(限乡村学校少年宫、综合实践基地)。
5.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接纳未成年人参观学习有安排、有效果,有接纳记录、图片资料;
6.在显著位置公示服务项目、开放时间以及免费开放的详细情况,若有收费项目,列出收费项目内容和收费标准;
7.常态化开展“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文明小义工”等未成年人学习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支持,有活动记录和图片资料;
8.有明显禁烟标识,非吸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9.有符合标准的物防、技防、人防、消防设施,无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现象;
10.主体部分不能挪作他用。
八、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实地考察项目及其内容
1.有满足接待、咨询、宣讲相关活动的专门工作场地;
2.有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名单,建立值班制度并有相关值班记录;
3.有心理咨询电话或网络咨询热线,电话和热线保持畅通,接听时段有公示;
4.有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工作记录;
5.公益广告氛围浓厚,在醒目位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关爱未成年人、“八礼四仪”等主题公益广告。
九、校外培训机构实地考察项目及其内容
1. 在显著位置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 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公益广告(“八礼四仪”、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广告均不少于1处);
3. 有开展培训和活动的办学资质;
4. 开展培训和活动的管理规定中有主题内容、价值导向方面的要求;
5. 场所环境符合安全条件;
6. 主流媒体无有关培训和活动内容导向方面的负面报道。
十、创建日志